中国机电行业修炼记:以“智能制造”迎接行业转型

深耕“高精尖”谋求技术创新、触网升级激活“智造”能量、“产学研”协同化定位成功码率……在传统制造路径正逐渐光环淡褪的当下,身处制造业核心领域的中国机电业一次次实现转型升级,迎来“新的春天”。

  11月2日至11月4日,2017中国机电交易博览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博览会围绕“智能、科技、绿色、创新”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机电业战略转型;而在此次博览会中设立的“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更有众多业内大咖学者凝聚“智造”力量,共促机电制造行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吐故纳新”。

  “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由浙江省机电行业协会、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主办,浙商总会新媒体委员会协办,浙江资本与产业发展联盟、机电之家网共同承办。

  硝烟四起:机电业借创新技术“转身”

  曾经,在中国大地此起彼伏响起的机电装备的机器轰鸣声,散发出中国制造的灼灼希望。但不容忽视,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机电行业的一些核心部件和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高端设备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差距仍旧明显。

  在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浙江省机电集团董事长王敏表示,中国机械工业仍然存在着“大而不全”的问题,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以及绝大部分高端精密监测设备仍依赖进口。

  面对转型硝烟,“技术立业”成为许多机电企业谋求发展的新思路。

  在2017中国机电交易博览会上,领先全球的浙大深海水体保压取样技术就是“科技领跑”的样本。几个月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回收在深海6300米处布放一年的SixShooter采样器,“大海捞针”映照成现实。据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硕介绍,SixShooter采样器正是采用了该团队创新研发的深海水体保压取样技术。

  机电行业的技术创新不仅体现于“星辰大海”,小小的剥线钳中也摩擦出创新的火花。在博览会现场,山东省临沂市奥林欧克工具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运涛给记者展示了其公司去年研发并获得专利的“拳头”产品——尖嘴钳式剥线钳。他介绍道,该产品在传统剥线钳的基础上改变了钳头工艺,做到了一把多用,不仅能用来剥切,还可以穿引线。

  上至天,下至海,机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无处不在。从破解全球性难题到“修炼”核心秘籍,机电之新带来的改变由此发生“质变”。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所说:“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工匠精神’。”正是凭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钻之弥坚的技术创新,机电行业正冲破藩篱“破茧蝶变”。

  风口浪尖:机电触网激活“智造”能量

  在转型升级的一池春水中,机电行业除了“创新提质”,还不断“触网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不断兴起,使“智能制造”成为许多机电企业谋求发展的新思路。

  “机电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信息化的带动,万物互联时代的信息安全更加值得重视,各种形式的云服务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2017中国机电交易博览会上,杭州奕锐电子有限公司展示了软件硬件加密的集成服务。

  该公司商务经理陈涛介绍,机电行业产品研发生产涉及大量的工业设计图纸、生产工艺、客户资料等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通过隐形云加密云盘、云安全接入平台等,则能保证关键数据的安全。

  “我们把‘智能制造’理解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振宇在“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表示,这种结合不单纯是“人工智能”与“制造技术”的相遇,而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的铺垫下,整个“智能化”热潮形成一个历史交汇点。刘振宇认为,机械行业在这个交汇点上大有可为。

  “如今,众多机电企业正积极投身‘智能制造’热潮。但作为媒体机构,我们也关注到,广大机电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机电企业,在面对如何接轨‘智能制造’、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如何把握‘智能制造’机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惑。”中国新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浙江分社社长王旻从“船头瞭望者”的角度,直言当前行业现状。

  对此,刘振宇以机电企业为例,给出建议。“首先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把传统企业的焊接电流参数、焊接技术问题首先解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把一些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加进去,使焊接到监测的整个过程智能化。”

  据悉,为推动机电行业融合创新,构建起机电行业与多方的沟通桥梁,在“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浙江省机电行业协会正式“诞生”。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宇与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柴燕菲共同为浙江省机电行业协会揭牌。该协会以服务机电企业、振兴机电行业为目标,旨在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行业资源帮助中国机电企业转型升级,把握“智造”新机遇。

  蹑影追风:“产学研”协同提速成功码率

  传统机电如何借“智能制造”,提高码率实现升级?在“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机电行业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投资人与行业机构代表通过深入探讨,聚焦行业发展智慧。他们认为,传统机电要想借“智能制造”实现升级,“产学研”为一条必经之路。

  “在国际上,产业、科研从来没有分开过,科研学术在美国硅谷的基金团队孵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国新国际投资杭州首席代表项茹冰表示,中国机电产业在转型过程中,一定要寻找智能制造、产学研以及资本联合中的结合点,通过结合点将技术落地到产业当中,并充分利用敏锐的资本来协助和判断整个过程。

  “企业在产品研发、产品测试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技术瓶颈,以科研项目合作的形式与学校合作,在当下中国已经是一种非常主流的形式。”刘振宇以浙江大学举例,他表示,专家学者将发明专利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进行成果转化,已经非常成熟,对行业转型的推动效果显著。

  在“产学研”之路的探究中,“人才”因素被认为是未来机电行业发展的关键。为充实未来机电行业“智造”发展技术力量,浙江省机电行业协会在“中国智能制造机电装备高峰论坛”上颁发了机电行业的创新奖项,进一步对机电行业的技术创新进行鼓励。

  可以预见,机电行业的智能升级在未来将是一场热战,传统机电企业正加速步入物联网时代,而每一个致力于智能化转型的机电企业都已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返回列表】